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 第200章 第二百章

第200章 第二百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随着最新一期的公开邸报在新三省内被传开, 还以宣讲的方式,确保让那些贫困百姓都能知道这个消息,所有脑子正常的本土百姓, 都能无比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事实,就是他们吃大亏了。

不管是出于自身决定, 不愿相信那些大安来的新官员, 还是因为听从那些地主老爷, 或是原来的本土官吏的话, 拒绝配合新官员的农耕安排,拒绝接受那些司农官员的指导。

如今的结果就是他们所自负的种植技能, 让他们的粮食产量比大安其他省份差了一大截, 在那差距大到所有人都能一目了然地产量统计表上, 新三省的粮食产量低到丢人。

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正享受免税, 不听从来自大安的那些官员的安排, 不配合那些官员们的指导, 少产的粮食, 都是他们自家的口粮。

这个认知让无数本土百姓都懊恼得捶胸顿足, 深感悔恨不已,大安与大安官员在新三省本土百姓心中的地位,瞬间被提升许多。

尤其是当他们从周围一些从关内迁过来的那些新邻居们口中, 得知朝廷所统计的这些数据不仅是真的,而且还相对较为保守。

不仅没有显现出大安那些较高,他们曾亲自种出过的那些产量, 也没有将他们种的那些高产蔬菜给统计上, 那些高产蔬菜新鲜的吃不完, 还能晒成干菜, 或是腌制成咸菜,都是关键时刻可以救命的粮食,让那些本土百姓更受刺激。

因为官府也曾劝他们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多种些新品种的蔬菜,却被他们拒绝。

既有面对未知新作物时的本能抗拒与怕麻烦,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们并不信任那些外来的新官员,也不适应新官员凡事亲力亲为、体恤民情的为官风格。

可是关内来的那些邻居们却告诉他们,一心为民,是如今的大安官吏都需奉行的原则,做得是否到位,将会直接关系到那些官吏们的考核与升迁。

还告诉他们,不管是他们自身,还是家中后辈想要考官,都必需要有这种意识,想像从前那样摆官老爷架子,当个不识五谷杂粮,不懂田间劳作的富贵官,在大安是没有前途的。

于是新三省的本土百姓又通过这种交流,知道了更多与大安的法规政策相关的消息。

只是朝廷考虑到新三省刚被纳入大官版图,顾虑到百姓们的适应心理,在许多方面实施的仍是原西月的旧规。

所以他们才不知道成为大安人后,官吏可享受由朝廷根据其任职年限,承付相应比例的医药费,年迈致仕后,朝廷还会按月发放相应的养老钱的消息。

老百姓只要读书识字,或是拥有一技之长,也有机会能过各种考试成为官吏,甚至不分男女都可以。

对于新三省的本土百姓而言,这些绝对都是相当于颠覆认知的重要消息,也是他们此前闻所未闻的大好事。

也让他们迅速意识到,原西月能被并入大安,其实是他们的幸运,他们都能有机会从中获得大量好处,包括相当一大部分官吏与本土势力。

而这也正是何殊选择用迁民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那些本土百姓,让他们对大安朝廷产生向往与认同感的目标所在。

与其一上来就将底牌尽出,迫不及待的在新三省境内实施大安的法规政策,不得不面临本土某些利益受损者们的反对与排斥,也面临被那些人用挑剔的心态看待大安所给的一切,还不如一步步慢慢来。

只有当足够多的人知道大安的某些政策,将会给他们带去的种种好处后,主动求着大安朝廷尽快在新三省实施书同文、车同轨的相同制度,大安的法规制度才能顺利在新三省境内落地生根。

被动接受的与主动求来的,所能得到的待遇肯定会大不相同。

知道大安不仅对百姓有种种惠政,对他们这些官吏,也都待遇优厚后,有许多本地官吏都相继转变了心态,不再以充满防备与警惕的心理,与朝廷派来的官吏们对着干。

而是借着大家同为新三省的官员,又一起在大安全境丢了脸的事情为契机,主动缓和关系,进而打听更多、更详实的一些大安政策与制度。

到任一年多后,这些朝廷派遣的官员们,总算成功于自己的新职位上打开局面,不再感到处处受掣肘。

年前陆续接到来自新三省的那些官员们的奏报,从中看出这些风向时,何殊对新三省那边的特殊关注,才算是彻底告一段落。

对于新三省的那些本地官员一再表忠心,义正严辞的表示新三省既已并入大安版图,朝廷理应一视同仁,奏请朝廷要尽早在新三省境内实施大安法规制度的事,何殊示意内阁给出的批复,都是朝廷会将此事提上议程,由朝堂商议过后,再做决定。

“殿下,朝廷此前是因担心骤然在新三省推行大安的法规制度,会让当地的百姓官员难以适应,才会给他们留下缓冲期,如今那些官员联名奏请朝廷,要早日对新三省一视同仁,您为何还要再拖呢?”

在这些朝堂重臣看来,早点在新三省推行大安的法规制度,对朝廷而言,不用再对新三省特事特办,将会省事不少,也有助于促进新三省进一步融入大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