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 第53章 三更合一

第53章 三更合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西洋人在拍卖会上看到似曾相识的东西, 既有欣慰也有害怕。

欣慰当然是以后西洋海商的船队过来,安全得到保证,都不用担心在附近会遇到海盗。

别说附近, 方圆几千里都不见一个海盗,全让水师围剿得一干二净。

害怕自然是因为水师越发强大,如果哪天他们反过来对付自己, 这些西洋人的船队就毫无招架之力。

哪天康熙翻脸不认人,把他们扣下, 谁都插翅难飞了。

欣喜的人还是居多,毕竟都是过来做买卖挣钱的,能把钱和命都保住, 谁能不高兴?

至于康熙什么时候会翻脸这种事, 只要他们本本分分做买卖,不触及皇帝的逆鳞,那就不会有事。

后来得知康熙打算让部分水师护送商队去欧洲做买卖, 海商们得知后心情都很复杂。

毕竟他们自认母国也十分强大,但是哪家都不会派水师来护送他们过来做买卖, 回去后却又要收税又要各路打点, 这花费就不少,至少一半都给母国了。

路上还危险,可以说是用命来做买卖。

看看如今别人家的水师居然要护送商队去做买卖, 能让海商们心里不羡慕嫉妒吗?

当然他们也能理解母国不会让水师来护送商队,因为水师出一趟,那花费也是个吓人的数字。

如果海商要出这笔钱的话,不但白跑一趟, 还可能倒贴, 他们宁愿自家的水师别出来了。

但是这边的皇帝竟然让水师护送, 本地商人们出的起这个价钱吗?

后来才得知本地商人压根不需要出水师的费用,让海商们更是羡慕的眼泪从嘴角下来了。

康熙当然不是做慈善的,但是水师的费用确实也没必要让商人来出,主要商人如果出了这钱,做的买卖几乎所有赚的都要赔进来。

做一次买卖,来回倒腾,最后什么都没得到,谁愿意呢!

康熙的打算,就是他这边也带上货物去出售,还都是最稀有的货物,价钱高,也能减轻水师对国库的负担。

另外他这次派水师出去,除了探路之外,更多是为了为以后在西洋各国留下钉子打探,算是做个尝试。

不然都听传教士说的,谁知道他们嘴里说的有多少是真话?

选哪家来做这个买卖,康熙跟内阁大臣们商讨过,很难确定下来。

毕竟哪家都可能不合适,一家更是吃不下这么大的买卖。

康熙为此琢磨了好几天,最后还是顾凝宸不经意说道:“皇上也未必只选定一家商人,让他们组成商会一起分担不就好了?”

他看了顾凝宸一眼,不得不说这真是个极好的主意。

一家吃不下,几家可能也吃不下,十几家联手的话那就必然可以了。

而且这样一来,不管风险还是危险都互相分担了,摊在每家人身上就要少上许多。

如果让朝廷这边一家家商户去找去谈,实在太麻烦了,让商会领头,直接出个负责人和朝廷来谈,那就要方便得多。

顾凝宸却想到后世的商行,说是商会,其实已经算一家独大。

负责人的权力太大,不但能跟朝廷接触,还能掌握商户们的生死。

欺上瞒下,中饱私囊,朝廷的人没察觉,商户们却被剥削得苦不堪言。

她忍不住提醒道:“皇上,商会要是一人一直掌握,只怕人心易变。”

康熙自然也想到这一点,搂着顾凝宸笑道:“爱妃说得不错,这人选得换着来才行。”

但是换着来,谁说中间就没有猫腻呢!

商会里面的商人换着来,他们可能有联姻的关系,彼此就跟自己人没什么两样。

自己人轮着上去做商会的负责人,这跟一家独大有什么不同?

如果换成朝廷命官,他们未必熟悉商会。

康熙思索片刻,就打算让林润来当这第一人。

像林润这样依附过来的商人不少,他们的身份其实有些尴尬。

既不是直接当官,只作为办差事之人,身份上又是满姓大族的属下,很多还签了死契,说是家中奴仆都没什么两样了。

但是比起没有依附的商人,因为没有靠山的缘故,连买卖都可能随时做不下去,就要安稳得多。

如果能把这样的人提拔起来用,倒是不失一个方法。

一来这些人不可能背叛,因为一大家子都签了死契,生死都捏在主家手里。

二来利益当头,他们也可能借此摆脱身份,有出头的机会,自然不敢乱来。

反正林润是抓住了机会,康熙就让他当这个表率。

看着林润能够平步青云,如今还能当大商会的第一任负责人,其他商人能不心动吗?

比起那些独立的大商人,他们就要小心谨慎得多,表面上自然不会联手。

至于暗地里的话,康熙自然也有办法分化他们。

对商人来说,没什么比利益更重要的了。

哪怕是亲兄弟也得明算账,更别提他们各为其主,最后得利的只能是其中一个人,何必抱团便宜对方?

反正对康熙来说,对付林润这样的人,比起对付那些商人要更容易得多。

毕竟普通商人只为了能得金银,但是林润这些人除了金银之外,更迫切想要身份和地位,然后出人头地。

林润从云贵回来后继续青花瓷的买卖,可以说是比之前更顺风顺水。

因为他立功的关系,不少人都愿意卖自己一个好,以前那些小绊子完全没了。

林润这小一年来颇为惬意,忽然康熙把那么大的一个馅饼砸下来,直接把他砸懵了。

没想到新办的商会,第一任的会长是康熙指明他去担任,这实在是脸面有光。

就连东家都把他叫过去,和蔼问了几句,又送了不少东西和金银给林润,让他能够阔绰打点。

林润要自个把商会办起来,他原本以为要费尽口舌去拉拢商人,没想到他们一个个倒是先找上门来了。

之前康熙派人透露过消息,这些人大多在观望,都不太敢冒险,而且一家也确实吃不下那么大的利益。

如今好了,建立商会,让许多人加入进来分一杯羹,他们还等什么,赶紧来了,错过这次机会可未必有下次了!

于是林润一边手忙脚乱让人登记,另外一边也派人查这些商人的身份,别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能浑水摸鱼进来了。

商会如今是他负责的,要出什么岔子,康熙自然直接找林润问罪。

林润比以往更为小心,还特地把登记好的商人列成单子,把打听到的事在后边都详细记录上,然后呈上去给康熙过目。

康熙看了看名单,对顾凝宸说道:“林润确实是个谨慎人,看他这写的密密麻麻的,就知道用心打听了。”

他把名单递给一旁的李德全,这是让李德全派人再次打听确认的意思。

李德全恭敬接过名单就退下去吩咐了,顾凝宸就笑着道:“皇上不就喜欢用这样的谨慎人,够不够聪明不打紧,起码知道分寸,不会胡来。”

康熙笑着点头道:“知朕者,爱妃也。”

商会的会长也就是个领头,把琐碎事有人负责记录下来,省了康熙这边不少事,却不是自作主张,以为能够擅自做主的人。

林润要是这事想不明白,这第一任商会的会长也做不长久了。

李德全派人去打听没多久,就把单子上的人都查了一遍,基本上没什么出入,足见林润打听得有多用心了。

既然人没问题,那各家就可以准备货物了。

最好都是能长久保存,而且容易保存的东西,不然路上腐败坏了,那就浪费不说,还会占了船只仓库的位置。

能加入进来的都不是小打小闹的小商户,把自己仓库里的好东西几乎都要掏空了。

毕竟这边能卖的一个价钱,送去西洋那就要翻倍,谁能错过呢!

好东西才能卖更好的价钱,商户们自然舍得出手了。

林润派人一一登记下来,还把商户们心里期待的最低价格写上,到时候送过去卖掉,也不会比这个价钱还低,免得这买卖做得两边都不愉快。

登记好后,他还要带人亲自点货物。

别是混进了赝品次品,送过去被人发现,那就丢脸丢到西洋人的地盘去了。

商人们都很清楚西洋人的喜好,但是很多东西被康熙限制了,比如绸缎、茶叶和瓷器都是限购。

既然是限购,他们自然也不能出手太多,免得让康熙知道后不高兴,这买卖就做不下去了。

这毕竟是为了让海商带回来更多粮食设下的条件,暂时还没放开,本地的商人们自然也是不敢忤逆。

他们只能另辟蹊径,比如就有一个商人做了不少扇子。

上面有用绸缎刺绣,也有镶嵌珍珠和宝石,把一把普普通通的扇子做得珠光宝气,美轮美奂,然后就能卖上几十倍的价钱。

扇子还放在檀香木做的锦盒里面,锦盒也是特意选的上好檀木,带着淡淡的幽香,又雕刻极为华美。

每个锦盒就是艺术品,上面的雕工都是一等一的好师傅花费大功夫刻上的。

镂空的花朵,就像是一朵正在盛放的花儿,栩栩如生。

顾凝宸知道价钱后不由咂舌,这么个扇子居然如此值钱吗?

康熙是见过这种扇子,华丽是华丽,就是配着西洋贵妇们漂亮的裙子和首饰穿的。

西洋人就是喜欢华丽丽的的样子,就连扇子都要极为奢华才行。

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康熙素来看不上。

不过他还是派人选了最好的两把扇子送到重华宫来,给顾凝宸耍着玩。

这两把扇子自然是最华贵的,才能配得上定贵妃的身份。

商人用上了他们最好的宝石,镶嵌整个扇子的边缘,拿在手里闪闪发亮。

另外手柄上还镶嵌了指甲大小的珍珠,扇子更是用上了双面绣,绣的是江南美景图。

光是这做工就足够漂亮,更别提如今镶嵌都要手工慢慢来。

连挑选宝石都得人一颗颗去挑,才挑出颜色最好看的宝石,打磨成一样的大小,光是人工就要花费不少时间。

另外一把扇子则是镂空的设计,上面的镂空组成极为复杂的纹路,华丽又漂亮,却十分费眼。

甚至每条纹路上都撒上了金粉,闪闪亮亮,在阳光下极为闪耀漂亮。

顾凝宸感觉这些扇子用来看多过实用,就跟潇洒书生手里的扇子不分夏天和冬天都会随手带着一样,就不是用来扇风用的,而是身份的象征。

康熙见她不是特别感兴趣的样子,就笑着道:“听闻西洋的贵女在成年后开始在宫廷里结识其他名门男子,为了表达矜持,会用扇子来打暗号,跟对方示意。”

顾凝宸听后,觉得他知道的还真不少。

她确实记得欧洲的少女十几岁成年后就要踏入社交界,穿得漂漂亮亮去参加各色各样的舞会结交其他人,也可能在其中选定身份地位符合的丈夫。

这扇子还是上世纪一位意呆利美第奇家族的贵女嫁到法兰西后,喜欢时尚的她创造的流行。

后来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喜欢,于是就在欧洲广为流行了。

不得不说,商人们的头脑相当不错,还消息灵通,大西洋彼岸的时尚流行都能拿捏得住。

除了商人们的货品,康熙也让人化名为广姓商人加入进去,这商品自然是工坊里出的钟表。

这钟表的外表做得极为华丽,镶嵌了不少珍珠和宝石。

有大有小,大的有半人高,小的就两巴掌大,能够放在桌上,十分轻便。

甚至有个工匠动了脑筋,反复做了小半年,做出第一个巴掌大的钟表。

顾凝宸一看,这个钟表就跟小鼓一样,沉甸甸的,挂在腰上也不是很方便。

她就感觉还能缩小一点,直接做成怀表,那能挂在身上,就能随时看到时间了。

对康熙这样日理万机的人,随时看时间就能随时安排好一天的工作。

她在工匠的设计上改良,最后终于做了第一个拳头大的怀表。

顾凝宸看着不是很满意,这个怀表还是太大太重,不够轻便。

她直接拆掉了这个怀表,重新反复组装,最后去掉了一部分的零件,还让工匠把零件再度缩小两圈,终于做成了一个小了一圈的怀表。

外边是金子做的,侧边有个卡扣,一按就能打开,露出里面的小时钟,能够直接看到时间。

就连时针和分针都是用金子做的,玻璃也是工匠用手反复打磨,十分透亮光滑。

这份礼物装在锦盒里面,被顾凝宸送给了康熙。

康熙非常喜欢这个怀表,每天起来洗漱换衣后第一时间会挂在身上,等夜里就寝的时候才会拆下。

他看时间也很方便,只要低头拿着怀表,打开就能看到。

最小的怀表是独一份的,自然是康熙的东西,不可能对外卖掉。

不过顾凝宸劝说之下,康熙就把比拳头还大的怀表让工坊做出来,放在了商会的货物列表当中。

哪怕这个怀表要大得多,却比如今的始终还是要小。

如果能买上一个,挂在腰上,随时就能看到时间。

对每天忙碌的人来说是个看时间的好东西,而且光是挂在身上,就引来无数人的瞩目,也是极为有面子,又体现身份的东西。

谁见了都想要,商会这东西一送去,不少商人都偷偷来问林润。

这位广姓商人是什么来头,怎么会有钟表工坊的东西,还能做出这么小巧的怀表来。

林润自然知道广姓商人就是宫里那位皇上,他什么都不敢说,就含糊过去。

他说得模糊,聪明人只想到这位广姓商人可能跟宫里头哪位贵人有点关系,才能把工坊的东西弄出来卖。

他们绝不会想到会是康熙派人送来,毕竟工坊除了拍卖会之外就没有在别处卖。

只觉得工坊产量太少,供给拍卖会就已经勉强,自然不能腾出更多的来。

实际上工坊因为加入了机器的缘故,又有流水线作业,工匠们的手艺越发熟悉,人手也足够,产出的钟表是越来越多,堆满了整个库房。

最好的自然送入宫里,康熙送去后宫给太皇太后、皇太后之后,另外赏给几个妃子,余下也用来赏大臣,却不算多。

次一等的一部分送去拍卖会,大部分就放在库房,一直没有挪出去。

康熙是认为大量的钟表上拍卖会,就会把价钱拉低,索性就堆在库房里也不能拿出来。

顾凝宸诧异他的敏锐,简直无师自通,明白商品的供求关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